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强,内外贸一体化管理体制基本形成,逐步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相衔接的国内经济管理体制和内外贸的法律法规体系,成长起一批既从事外贸、又从事内贸的企业。如今,我国内外贸市场迅速成长,跃升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稳居世界前列。
为继续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就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做出部署。今年5月,商务部等14部门发布《关于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通知》,加快推动内外贸易一体化发展。
一、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趋势
今年5月商务部等14部门发布的《关于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通知》提出了7项试点任务,对发展环境、发展平台、标准和规则协调、市场主体等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要求,任务分类如下图。
图1:《关于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通知》
中提出的试点任务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内外贸一体化的目标在于推动出口转内销、内销转出口、推动终端产品在双循环体系中流通,扩展本国产品的全球市场竞争力。在出口转内销方面,则需要充分挖掘内部消费场景和市场潜力,加强内部市场购买力,同时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逐步打开内部市场,培育内外贸一体化领军企业。在需要内销转出口方面,需要在规则、标准等领域进行对接和调整,比较基础的标准例如欧美用户与亚太用户的标准身高体重不同,对产品的尺寸要求不同的调整,同时需要具备海外市场服务能力,对外贸综合服务公司、跨境电商公司等跨境服务中介也有更高的要求。
从下图表2021年货物贸易进出口产品增速前十分类看,进口增速前十产品基本为谷物、天然气、皮革、金属等相对初级或上游的产品,出口增速较快的则大多是医药品、初级塑料、钢铁、陆路车辆等终端产品,其中医药品、陆路车辆等则是内外贸一体化下有较大潜力持续增长的产品类型,例如新能源汽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31万辆,同比增长304.6%,则是内销转出口的范例。
图2:2021年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前十产品类别
展开全文
(左图:进口,右图:出口)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从下图2021年服务贸易进出口产品增速情况看,服务贸易进口增速前列的产品为金融、保险、知识产权、加工服务、运输等,服务贸易出口增速产品为运输、文化娱乐、知识产权、电信计算机等具备一定技术附加值的产品,这也是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下,内销转出口的范例。同样的,也有出口转内销,在服务贸易领域,服务贸易出口增速下滑比较明显的为旅游服务,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影响,跨境旅游服务贸易处于下降的趋势,在此之下,国内各大旅游热门目的地,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将原本的境外游需求吸纳为境内游,比较突出的范例为海南。海南大力推进旅游消费领域对外开放,吸引境外消费回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2021年,海南接待游客8100.4万人次,同比增长25.5%,旅游总收入1384.3亿元,同比增长58.6%,较2019年增长30.9%,即为出口转内销的案例。
图3:2021年服务贸易进出口产品增速情况
(左图:进口,右图:出口)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二、内外贸一体化有利于提振跨境贸易、
促进消费
国内消费市场是内贸的终端,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长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能之一。据商务部统计,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1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8.8%。内外贸一体化要求扩大内部市场需求、刺激消费,全国各地均在开发相应的市场平台,出台促进消费的相关举措,从国际消费环境建设水平、消费领域政策引领水平、高质量消费资源聚集度、交通到达便利度、国际旅游发展水平等维度发力,进一步激发区域消费活力,助推消费提质升级及经济发展。其中“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正式提出,我国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通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城市,继续以消费驱动赋能,扩大国内市场有效需求规模,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加强我国对全球资源的配置整合能力,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
202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地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此外,据不完全统计,郑州、武汉、长沙、深圳、南京、苏州等20余座未入选的城市,也相继出台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具体方案,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作为要务加以推进,积极筹备申请成为第二批建设城市。
图4: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表1:首批开展国际消费中心5座城市及主要做法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一年以来,五大城市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都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在满足消费者刚性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各地都注重围绕享受生活、品质休闲、文化娱乐等新需求,聚焦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等新热点,引进高端资源集聚的重大项目,加快发展新型文旅商业消费集聚区。例如,北京市重点对王府井等22个传统商圈和20家“一店一策”试点企业进行商业改造和升级,加强了对艺术馆、博物馆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海2021年累计开设各类品牌首店1078家,在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壮大首店首发经济方面具备明显优势;重庆立足于休闲宜居城市打造维度,开发了多个以夜间消费、巴渝老字号等为特色的商文旅体融合集聚区;广州加快对商业置换项目改造升级,新增优质商业载体总面积超50万平方米;天津致力于对特色精品商圈的打造,新增商业载体超60万平方米,投资项目超200亿元。
三、内外贸一体化有利于提升商品标准、
接轨国际
国际标准,是全球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是生产力的世界通用语言,在降低贸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增进沟通互信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在标准化的要求下,国内外标准认证衔接国内和国际标准两部分。
一是加强国内标准的一致性有利于提升内贸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水平。
国内外市场对于企业和产品资质标准认定体系的差距仍然明显。例如,同厂家的部分产品国内标准相对国际标准偏低,导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高差”,导致“消费外溢”现象出现。因此《关于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通知》中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行业、分类别推进实施内外贸产品 “三同”模式。例如,山东青岛率先宣布培育100家适用“三同”产品认证的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企业,并推出一系列配套支持措施。
开展“三同”认证体系经验借鉴
青岛市计划培育适用“三同”产品认证的100家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企业:
率先推进开展“三同”产品认证,例如组织认证机构和外贸食品出口龙头企业率先在视频包装领域认证“三同”产品标识;
通过牵头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国内产品展览会、展销会等方式,提高“三同”产品认可度及知名度,积极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建立出口转内销企业名录,对“三同”产品认证企业定点帮扶;
成立内外贸一体化“三同”联盟青岛分会,服务相关外贸企业等
企业案例
某采取“三同”产品认证的民营调味品领先企业:
我公司本着“专业,优质,健康,绿色”的企业宗旨和“三同产品“的高标准严要求,致力于让国内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出口品质的优质调味品。目前我们已获得多个国际组织、标准认证协会认可,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6个销售办事处,与数千家中、高档餐厅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国内市场销路十分广阔。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是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利于标准的衔接和中国标准的“走出去”。
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数据,在2000年前,中国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仅为13项;从2001年至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国制定的国际标准达到182项;从2015年到2020年,随着经济和技术实力进一步提升,中国主持的国际标准数量超过了800项。目前在国际标准方面,中国参与的国际标准数量较少,中国工程在海外承接项目有时仍需要使用美国标准、欧洲标准等。同时,目前国际国内均存在很多行业标准未树立的问题,也是我国加强标准化发展的方向,在2021年10月发布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提出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标准化研究,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与产业技术基础标准建设等。最近,由中国主持,中、法、德、日等10余国专家历时4年编制的《高速铁路设计基础设施》标准于2022年7月由国际铁路联盟发布实施,这是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设计领域的首部国际标准,也是我国在内销转外贸的过程中,随着产品输出一并输出的行业标准,有利于未来我国高铁产品的持续“走出去”。
四、下一步需要持续完善顶层设计,优化
内外贸发展支撑体系
面对国内外内外贸建设的差异性,需要构建有效的内外贸一体化支撑体系,拉动社会投资高效运行。国内外在发展环境,产品技术、质量和标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商贸企业在内外贸一体经营过程中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因此,从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难点、堵点和新的发展要求出发,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和监管标准,是持续助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一剂良方。
一是优化内外贸营商环境。
国内外市场环境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是内外贸一体化的主要瓶颈之一。内外贸企业在新的区域和市场开展投资和经营活动时,对当地的营销、销售与流通、售后服务等渠道不熟悉,亦可能面临地方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风险。例如,外贸企业长期面对国外市场,在转型内贸的过程中,缺乏国内的销售流通渠道,容易在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失势。再如,我国本土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或对目的地国法律制度缺乏了解,或面临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不公平做法和隐性壁垒,在国外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开展经营活动等方面存在障碍。针对此问题,政府要抓实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打造。例如,天津市出台《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若干措施》,着力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开拓新市场、优化全球市场布局的信心和活力。
优化内外贸营商环境经验借鉴
天津市出台《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若干措施》 着力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
重点发挥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推动综合保税区开展保税展示交易、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等为亮点举措,推动天津自贸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统筹发展;
优化内外联通物流通道,提升天津港、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内外贸服务能力,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常态化运行;
加强金融支持稳外贸工作力度,天津银保监局结合天津作为北方国际航运枢纽的区位优势,探索支持航运、维修等服务贸易新业态,落地开展出口信用保险航运服务贸易业务等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是加强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国内外市场规则、贸易规则、资质标准认定体系的不同亦是内外贸一体化面临的重要难点之一。例如,内外贸产品适用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无法实现有效衔接,企业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当地监管要求,导致内外贸市场准入和货物跨境流动障碍提升。政府需要着眼于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高标准推动制度型开放,并逐步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相衔接的国内经济管理体制,减少内外贸企业受到标准认证方面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影响。例如,商务部出台了适用于海南自贸港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从国民待遇、市场准入、当地存在、金融跨境贸易等方面加快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衔接,以自贸港为试点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发展。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经验借鉴
《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2021年7月,商务部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以制度性开放形式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突破了现存服务贸易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对交通运输、商务服务、文娱产业等外资准入与外资业务领域部分相对国内政策有所放宽,而对金融行业期货及衍生品业务领域、安保行业的安保服务领域等的管理措施部分趋紧;
本措施有望为政策放宽的行业的跨境服务企业带来强大的吸引力,并通过对跨境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及管理的规范性的约束和提升,对其他行业的跨境服务贸易企业亦将形成一定吸引力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五、下一步需要加大市场主体培育,提升
内外贸发展质量水平
企业是内外贸一体化的实施主体,通过培育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市场主体,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内外贸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内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可以有效减少内外贸企业在国内国外不同市场参与经贸活动的差异,切实推进内外贸产业提速增效,更好的适配国内外商贸流通市场需求,以更高的国内外贸易水平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鼓励有条件的商贸企业“走出去”。
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营销、渠道网络等领域的资源整合配置能力,优化国际营销、售后和物流体系,鼓励外贸企业培育自有品牌,形成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同时,鼓励内外贸企业与大型物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例如吉林省通过组织外贸企业与国际物流企业开展对接会,邀请联邦快递等知名船司、航司、货代公司与外贸企业讨论国际贸易趋势,为企业开展国际业务定制多元化物流解决方案。
助力商贸企业“走出去”经验借鉴
吉林省召开外贸企业国际物流对接会 助力企业开展内外贸业务:
2022年5月,吉林省商务厅组织召开全省外贸企业国际物流对接会,邀请包括联邦快递等20家国内外知名船司、航司、货代公司与本地外贸企业深入探讨国际贸易趋势,帮助企业定制多样性物流解决方案,以降低外贸企业开展内外贸业务的运输成本,提升运输效率。截至上半年,吉林省90户重点外贸企业、77户重点外资企业全部实现满工满产。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是推动内外贸产业数字化改造。
通过加快对国内外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对生产端到消费端全链路数字化赋能,促进内外贸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推动商产有效融合,快速提高企业柔性生产和智能制造能力,更好的适配国内外贸易市场需求。例如上海杨浦区以重大项目引进和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包括与B2B跨境支付平台XTransfer达成战略合作,加速B2B外贸业务由线下向线上转移。
推动内外贸产业数字化改造经验
借鉴
上海市杨浦区加快重大项目引进和建设 推动跨境支付行业数字化转型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城市推介大会上,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与知名一站式外贸企业跨境金融和风控服务公司Xtransfer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为B2B跨境电商中小微企业提供门槛更低、成本更低、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务,助力中小微外贸企业数字化出海。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三是加强内外贸业务平台和载体建设。
重点发挥跨境电商、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在大数据、供应链、营销渠道等方面优势,支持平台赋能国内外市场和交易各环节打通、应用场景多样化建设、品牌精细化运作管理、风险预测防范等领域业务。例如广东省推进粤贸全球品牌工程建设,通过搭建高能级会展会议平台、进口贸易平台,助力内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
加强内外贸业务平台和载体建设
经验借鉴
广东:推进粤贸全球品牌工程,推进重大贸易平台工程
推进粤贸全球品牌工程,促进形成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格局。2021年共举办“粤贸全球”147场、“粤贸全国”102场,助力广东在消费电子等优势产品领域打开国内外销路、打通国内外市场交易环节。
推进重大贸易平台工程,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推动在南沙进口示范区启动汽车贸易、飞机租赁、冷链物流等6大进口平台建设,共建设47家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六、先进案例分享——某中部地区省会城市
新型贸易体系建设
某省会城市处在全国交通枢纽地位,且自身具备较强的内外贸产业基础,关注到了自身在贸易发展方面的潜力和使命,希望能够通过对贸易体系的研究,充分了解自身贸易的优劣势、机遇、其他地区可参考借鉴的经验和下一步建设新型贸易体系的方向。
毕马威政府咨询团队多年来持续追踪自贸试验区(港)、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区域前沿发展,对开放型经济发展、贸易新业态培育等有深刻理解洞察,为该城市进行新型贸易体系的研究,过程中对国际贸易发展形势、新型贸易业态、其他区域贸易发展经验等进行了充分研究,梳理了如下的新型贸易体系框架。
毕马威团队利用该框架该地区的新型贸易体系进行规划建设,从全谱系维度开展当地的贸易发展规划,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产业要素等内外贸发展情况,得出贸易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和总体思路,最终对从物流通道、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和模式创新、中高端消费需求等多维度形成新型贸易体系规划。
七、毕马威建议
毕马威建议各贸易中心区域、自贸试验区或综保区积极关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关系下国际贸易通道和各类国际自由贸易协定下的相关机遇。
关注重点国别、区域的贸易机遇,对照内外贸一体化试点要求,视区域实际情况积极争取市一级成为内外贸一体化试点。
加强贸易体系的顶层规划,积极引导外向型产业体系的建设,积极加强规划建设和资源调配,建设有影响力和特色的区域贸易平台。
在内外贸相关创新政策和经贸规则的基础上,探索研究贸易体系下相应的保障性制度供给。
✥本文作者:李源初、刘世钦、梅如笛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2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相关联。毕马威国际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评论列表